▲ 點擊藍字關注,感謝一路同行
古箏因其入門較易,初彈容易上手,通曉基本指法即可彈奏。但想要彈出其神韻,卻非易事。做到以下八點,不說讓你成為箏界大師,但可讓你的精神寄托和內心修行有一方凈土。
勤為先
俗話說,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,一勤天下無難事!越是巧奪天工的技藝,就越需要勤快地練習,天下不會掉下餡餅,也不會因為你做了一個夢然后就突然融會貫通,古箏就更是如此。光是指法沒有幾個月的扎實練習,都不會做到手隨心動,更不要說一首完整的曲子了。也許是幾年的積累,也許是一輩子的沉淀,你的手才會和琴弦融為一體。
苦其后
天降大任于斯人也!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學琴是一個很苦的過程,重復,不斷地重復,手指磨出水泡,磨出老繭。你看著大師們隨意的揮手間,優美的旋律就隨手而出,殊不知這背后有多少辛苦!有一句老話說得很對——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。學琴的苦是一個過程,沒有這個過程,不會有沁人心脾的琴音。
信為本
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信念,那就是——我一定能夠做好!沒有這個信心,那么開頭就頹廢了一半。雖說,古箏還是比較容易上手。要想學好,還得下不少功夫,堅持下去更不是一件容易事。作為一個愛好古箏的人,想要追求高超技藝的琴技,我們首先得有我一定可以學好的信心。
擇師習
千年以來,古箏的傳承是靠口耳相傳,手把手的指導,不像是書本的文字,看懂就能理解,必須要大量的動手練習,沒有一個好的老師的親手傳授和指導,就像沒頭的蒼蠅一樣,胡亂亂竄,終究是不成事的?,F如今雖然條件要好上很多,各種學箏的書籍和視頻都有,可比起那種手把手的指導交流,看視頻和看書籍,頂多就像依葫蘆畫瓢,畫成什么樣子就不得而知了。所以,求得一個好的老師,等于成功了一半,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傳授古箏的技巧和曲目,更是讓你感受一種氣氛,一種熏陶,帶領你走上學琴的正途。
靜心學
初學古箏的時候,總是為了一些小小的錯誤而心煩意亂。比如老是挑錯弦,或者音總是不對,或者手指總是不聽指揮??傊?,心中有千萬只草泥馬在奔騰,越是煩亂越是彈不好,越是彈不好就越心亂,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,讓人產生放棄學的念頭。其實這是正常的現象,這時候一定要靜下心來,調整好呼吸,一遍再一遍。
反復思
學琴過程中雖然有不斷地重復,但這與流水線上的重復完全是兩個概念。開頭的重復不過是一個熟悉的過程,并不是結尾,等到入門之后,要有一個更大的提升,就需要不停地思考。手指的位置,挑動的力度,節奏的快慢,箏曲的理解等等,都需要深入的思考并實踐,要想有高層次的琴技,光是練習還是不夠的,思考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,借用孔子的話——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
廣積累
古箏不僅僅是一種樂器,更是一種文化,一種傳承。精湛的琴技令人驚嘆,優雅的琴姿,高尚的琴德更是讓人向往??蛇@一切都需要時間的積累,人生需要沉淀,優雅不是憑空出現,是看盡人世百態,而仍然保持內心平靜,自內而外散發出的從容。一位大師就是一部古箏文化的活字典,那是學習不來的,只有時光的點滴積累。
琴人一
箏樂源于自然,源于生活,卻高于自然,高于生活。提煉其中精華,匯成一曲。無論是《高山流水》、《寒鴉戲水》等都是自然的一個部分,或者《侗族舞曲》、《戰臺風》等都是生活的境遇。所以,彈奏箏曲,最后的最后都是源于自然和生活,然后又融入自然和生活,琴人和一,天人合一,琴就是我,我就是琴,我和琴已經是自然的一部分。
勤為先,苦其后,信為本,擇師習,靜心學,反復思,廣積累,琴人一,你記住了嗎?